外部空間的聲音通過圍護結構傳到建筑空間中時會使聲能降低,稱為圍護結構的隔聲。聲環(huán)境由“聲源”和“介質”構成,聲音通過介質傳播,根據聲源傳播路徑分為“空氣聲隔絕”和“撞擊聲隔絕”。聲源在空氣中發(fā)聲,經空氣傳遞,稱為“空氣聲隔絕”;聲源直接在圍護結構上撞擊,而使聲音輻射至鄰室,稱為“撞擊聲的隔絕”。
隔聲是噪音控制的過程,因聲音傳播的特性,使空間成為自由聲場,容易造成空隙傳音或材料聲橋,隔聲墻在構造上應避開聲學的物理特性,避免“空隙”和“聲橋”的發(fā)生。此外,因構造上的嚴謹,隔聲墻對材料、工藝、工序、管理和施工等要都高于其他類型的室內功能墻體。
建筑空間的隔聲能力取決于墻體的隔聲量,通常把空氣隔聲量STC≥50dB的墻體稱為隔聲墻。墻體的構造和材質對隔聲性能影響較大,合理的隔聲構造可盡量避免聲橋,不同的材質過渡可增強墻體對聲波的隔斷和消耗。隔聲墻從構造上表現為單層隔聲墻,雙體式隔聲墻,和組合型隔聲墻,從材質上分為基體墻,復合型隔聲墻.輕型隔聲墻。
膠合板、石膏板、纖維水泥板、金屬板等周邊固定在龍骨上,連同板后留有的空氣層,構成薄板共振吸聲構造,板內填充多孔材料可提高吸聲能力。吸聲頻率特性與穿孔率、板厚、板后空氣層的厚度以及空氣層內是否境充多孔材料有關。為了展寬穿孔板后空腔構造的吸聲頻率范圍并提高其吸聲系數,一種方法是在穿孔板后鋪設多孔吸聲材料,另一種方法是采用孔徑小于1mm的微穿孔板。微穿孔板常用金屬薄板制作,其后一般不再鋪設多孔材料,適用于高溫、高濕、潔凈和高速氣流等環(huán)境中。
多孔吸聲材料是指玻璃棉、超細玻璃棉、巖棉等無機材料,以及棉、毛、麻、木質纖維等有機多孔吸聲材料。多孔吸聲材料一般對中、高頻聲波具有良好的吸聲能力。
多孔材料具有大量內外連通的微小空隙和孔洞,當聲波入射其中時,引起空隙中空氣的振動,由于空氣的黏滯阻力,空氣與孔壁的摩擦和熱傳引乍用,使聲能轉化為熱能而損耗掉。
相關規(guī)范:
《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(guī)范》GB50118《建筑隔聲與吸聲構造》08J931(GJBT-1041)
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》GB/T50378